念佛求到满意姻缘(学佛求姻缘)

气沾星座

今天是4月18日,后天,又一个谷雨来临。10年前,即2023年4月18日,净慧老和尚因为肺部老毛病复发,咳嗽,在武汉住院,但在医生看来,当时并不是特别严重的一个症状。但他这个时候,已经决定涅槃。他打电话给学佛学得很不错的明尧居士,问后天是何节气?明尧答:谷雨。他立即决定出院,回到四祖寺。4月20日,谷雨,凌晨5点多,他静卧在床上,安祥、潇洒地离去。

净慧老和尚在一岁半时,即被送到寺院,由二位比丘尼抚养,据说当时喝了不少米汤。净慧老和尚是一代高僧,是菩提心、慈悲心的典范。

他之后能够成长得如此好,对于恢复、发展佛教事业,作出巨大贡献,稍微体会,便感觉堪称奇迹。他提出并且弘扬的“生活禅”,影响极大。

按照心理学的一般看法,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巨大的影响。从小没有父母的人,长大一定有重大的心理问题,但对于净慧老和尚却不是这样。他的心理状态超过一般健康人,达到超常的地步。

看来他当时所处的寺院环境,远远超过一般的家庭。许多家庭纠缠不断,甚至父母长期热战、冷战,他在寺院,恰好避免了这些。从净慧老和尚的身体和心理状态看,情况都相当不错。据净慧老和尚说,他长大曾经见过父母一次,当时的情景,他的心非常平静,没有意外的波澜。——应该说,通过学佛,他早已经超越从小没有父母的烦恼……

抚养净慧长大的,主要是海慧长老尼、仁德比丘尼。她们与净慧的关系如何呢?我在旧作《净慧老和尚两次神奇的通心》里谈到了这个问题。

净慧老和尚何以能够如此?如果要深入理解,应该从他小时候就开始。这方面虽然资料极少,但已经有的,也能够让我们有一个粗略的轮廓。

念佛求到满意姻缘

《净慧老和尚两次神奇的通心》

《黄梅天下禅》公众号在2023年母亲节的时候,发表了一篇纪念文章:《净慧老和尚忆海慧长老尼、仁德比丘尼》。

该文在前言中说: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又是一年母亲佳节之至,熟悉净慧老和尚一生峥嵘岁月的人都应有所了解,老和尚在一岁多的时候就被送入尼庵,熏染于晨钟暮鼓、青灯黄卷,承蒙海善长老尼、仁德比丘尼悉心抚育,长大成人。由于这段特殊的成长经历,故而老和尚对两位亦师亦母的恩亲都有着极为珍重的感情,2023年1月16日在芦花庵的迎春茶话会上,老和尚情深意切地回忆了与两位恩亲在一起的最后时刻,今逢此忆母思母的日子,特与大众分享。”

我感觉净慧老和尚的这段回忆谈话十分宝贵,能够让我们大大增加对净慧老和尚的理解。无论是佛教,还是中国传统文化,都讲究“善终”,——当然佛教更有“圆寂”的高境界。他讲的这两段事情,看起来都十分平凡、简单,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神秘,却堪称两次妙不可言、美好的通心。

净慧老和尚说:“海善长老尼七十岁圆寂,当时我就在她的病床前,我那时只有十岁左右。长老尼去世以前就已经卧病二十多天,临终时已经不能说话,但是手脚还能动。我记得她西归那天晚上,老人家的病情加重,她的右手不断地往身边挥动,右脚也不断地往里收缩。在现场的人问她要吃什么?是不是要喝水?还是想要什么?不管别人怎么问她都摇头,经过约半小时之久,大家都不知道她老人家手脚往里收缩是什么意思。当时我还小,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。不知道为什么,我突然灵机一动,我就称呼叫她:“细爹,您是不是想坐起来?”海善长老尼听了马上就点头。就这样,身边的人把她抬到一张圆椅上,她坐在椅子上两腿一盘,两手相叠,放在大腿上(以后才知道这种手势叫做“弥陀印”),表示她要坐着走。这真是不可思议,她知道要走了,要以这种坐着念佛的方式离开这个苦难的人间。大家见到这种情况,都围着她念佛。在大家的念佛声中,她的面容显得越来越欢喜,就在微笑中吐出了最后一口气。从始至终我都在身边,看得一清二楚,真是奇迹 ,不可思议,当时的印象非常深刻。这已经是七十年前的事。老人家抚育我一场,我算是在她临终时会了她的意,会的当然不是“西来意”,可称为“西归意”,理解了她要坐着往生的意思。她是我的第一位大恩人。我能够明白海善长老尼的“西归意”,明白她要坐着往生的意思,总算是报了她老人家对我的教养之恩于万一。”

净慧老和尚当年只有十岁,他“忽然灵机一动”,洞悉了海善长老尼以弥陀印打坐圆寂的心思,协助长老尼完成了人生最后一课,也成就了自己的一次功德。他在这里的“灵机一动”,也就是全人心理学所说的“通心”。当然,老和尚没有用“通心”这个词汇来讲这个事迹,但他的行为,却包括了“通心的黄金三要件”,即:1、清晰自己。2、换位体验。3、有效影响。其中关键是“换位体验”,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,体验对方心理和状态。一个十岁的小男孩,何以能够洞悉七十长老尼的心思?并不奇怪。净慧老和尚天资聪颖,在寺院长大,熟悉僧人们的行为,在当时又做到了心无杂念,自然不难“灵机一动”。

接下来的一次,净慧老和尚已经三十六岁。在被打成右派后,被下放到农村十多年之后平反,正准备去中国佛协工作。他追忆道:“1979年的正月上旬,我准备离开老家去北京报到。在临走前,我特地到仁德师父那里向她辞行。从家里走到仁德师父的家有五十多里路,那时还没有通汽车,要步行大半天才能到。那天是正月初八,我到了仁德师父的家。她和中华民国同年,已经有六十九岁了,当天晚上她跟我说:“如意(这是我1947年冬天以前的名字,仁德师父一直这样叫我),你要去北京了,我现在身体不好,万一我离开人世,谁来照顾我,谁来送我到西方去呢?”她这句话说得很清楚。我安慰她说:“您放心,您如果病重了,只要打个电报,我马上就回来。”她叹了口气,说:“天遥地远靠不住。如果临终你不能送我,我这一辈子持斋念佛,就算是白修了。”老人家讲得很恳切,说着说着就流下了眼泪。我只能一再安慰她。第二天早上,老人家起来做好早餐让我吃,我吃完早餐后就向她辞行,临别时她还是依依不舍。当我走出她家的门还不到五十米时,就听到有人喊我回来,说老人家不行了,让我马上回去看看怎么回事。我急忙掉头赶回屋子里,看到她已经满身大汗,站也站不住,就赶紧扶她到床上躺下,躺下后已经说不了话,家里人要送医院,以我的经验来看,人临终的时候都会出一身冷汗,这身冷汗一出就再也救不回来。我就劝家里人不要送医院,看来已经不行了,老人家听了也点头表示同意。躺下的时候大概是上午十点左右,当时我心里很难受,但也一直在念阿弥陀佛,到下午三点左右,她就离开了人间,走得很安详。”

这一经历看起来也很简单,但我感觉是妙不可言。那么,“妙”在哪里呢?

关于老和尚的叙述,也许有人会质疑,仁德说:“你要去北京了,我现在身体不好,万一我离开人世,谁来照顾我,谁来送我到西方去呢?”“如果临终你不能送我,我这一辈子持斋念佛,就算是白修了。”这不是明明白白希望净慧不要走吗?他为什么一定要走呢?

我认为不能够这样理解。

在这里,两人有一个需要满足的碰撞,冲突,最后通过通心达成一致的过程。

就仁德来说,她是希望净慧来为他送终。但又担心净慧去北京工作之后,“天遥地远靠不住”。——这里还有一个净慧去从事公职以后的身不由己的未知因素。估计她也是有所感觉的。

就净慧来说,尽管他是愿意为仁德送终,但自己被平反,到佛协工作,这是他事业的一次重大转折和机遇,他是不可不去,不能够轻慢。

面对这种情况,首先是仁德审时度势,权衡利弊,在净慧即将离去之时,迅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:说走就走!这一决定可以说是非常明智、洒脱。这一决定,同时规避了几大风险:1、“天遥地远靠不住”的风险。2、净慧在北京工作以后,可能由于各种各样原因,难以脱身来送她的风险。3、当净慧来看仁德的时候,仁德能够在第二天早上做饭给净慧吃,说明她的身体还可以的。但人年老病多,一直这样下去也会也时间难以掌控的风险。4、如果不及时走,当然也包括净慧希望报恩,却难以报恩的风险。

当净慧告辞的时候,仁德马上就“不行了”“满身大汗”,在这个地方,如果要说这是由于仁德当时有巨大的“失落感”,也不能够说是完全没有依据的猜想,但我至少更愿意理解为她当时有自己的直觉和智慧。修行者对于自己的把控力一般都是很强的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净慧建议不送医院,“老人家听了以后也点头表示同意”,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细节,证明了他们之间的双向通心的状态。最后仁德“走得很安详”,大家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。

所以,净慧老和尚总结说:“想想这个因缘真是不可思议,我在十岁时送走了海善长老尼,在我重新获得自由,要去北京的时候,仁德比丘尼就这样洒洒脱脱,说走就走,离开了人世,并给了我一个机会,临终助念,送她上山,送她往生,送她到极乐世界,以报答养育之恩。我作为一个受过她老人家很多恩德的人,算是有一点回报的机会,我也感到很满足,我心里也算是了了一件最大的事情。在当时来讲,能陪伴仁德师父走过人生最后的时光,是我最重要的一件事,我终于做了这件事,也感到很安慰。后来我的亲生父母相继离开人世,我既不知道消息,也就没有回家相送,不免有些内疚。人生的因缘不可思议,愿力不可思议,三四十年相依为命的师徒感情,她对我唯一的希望——临终的照顾,就在一个很巧妙的经历中,成就这种非常希有的缘分。仁德师父想到她念佛一辈子,临终要有人照顾她,帮她一把,能够满足她一辈子持斋念佛往生西方的愿望,这种感应不可思议,她硬是要让我送她走,她的那种力量非常坚强;我要离开家乡,她就要离开人间,这种因缘多么不可思议。这就是感恩的奇迹。在仁德师父这种强烈的愿力支持下,她说走就走……”

老和尚的这一段经历,可以说是一次美妙的“双向通心”。

还值得关注的是,老和尚在上面提到“洒洒脱脱,说走就走”,其实也体现了他自己的生死观。2023年4月20日,一年多一点之后,他不正是这样“洒洒脱脱”圆寂的吗?


从通心理论看,净慧老和尚的名言 :“善用其心,善待一切。”就是通心。大凡认识净慧老和尚的人,无不感觉到他的通心……


《洒脱的离去——追思净慧老和尚》:
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0b541b80102z5od.html


念佛求到满意姻缘


念佛求到满意姻缘

(2003年在中国佛教协会初次与老和尚见面时,亲切交谈。)


念佛求到满意姻缘


(当年的老和尚)

念佛求到满意姻缘


(2005年,我应邀作为嘉宾参加四祖寺“禅文化夏令营”,报告题目:“看破、放下、自在与心理学”。)


念佛求到满意姻缘

虚云大师与弟子们(含净慧)合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