捷安特塔罗1 捷安特塔罗750

每日运势解析

凤凰、飞鸽、永久,曾是国产自行车品牌的三颗明珠。遗憾的是,这些曾经的“大牌”没能跟上时代潮流,让美利达、捷安特们后来居上。2023年,捷安特母公司巨大机械收入186亿元,而凤凰与永久的收入加起来,还不到前者的零头。

捷安特塔罗1

  巴林车队联合冠名赞助商:美利达

近两年,疫情下对自由的渴望,低碳和健康生活理念的普及,推动自行车经济迎来新的发展契机。

近期的“自行车热”中,更是产生了很多出人意料的景象——3000块买入的捷安特,骑了一个月,以原价转手,仍颇受欢迎;骑了4年的山地车,转手价甚至比原价还高;受限于配件供应,尤其是日本禧玛诺、美国速联等高端变速器的短缺,大品牌的一些山地车、公路车甚至一车难求,生生变成了理财产品。

然而,在这波热潮中,活跃在舞台中心的不再是凤凰、飞鸽、永久,捷安特、美利达等中高端品牌成了新的主角。

时代的记忆

谈起过往的国产自行车品牌,凤凰、飞鸽、永久是三颗明珠。三者都是新中国成立后,国营工厂整合资源催生的新品牌。

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自行车和手表、收音机这三样重要的生活用品,被称为“三大件”,是经济实力的象征。后来加上缝纫机,成了新的“三转一响”组合。

“二八大杠”不只是一代人的记忆。这类车轮直径为28英寸的自行车,载重能力特别强。

有网友回忆,小时候,父亲骑车,自己坐在车前面的横梁上,母亲抱着妹妹坐在车后座。在物质贫乏的年代,一家四口的出行,靠一辆看似笨重的自行车就能完成。

那时候永久自行车最高年产量达到近 340万。据厂方领导回忆,尽管当时上海用电很紧张,但是永久牌不能停产。“永久停产一天,都要市政府批准。”

凤凰辉煌之时,其营业收入,曾占到上海市GDP的1.1%。

美利达 、捷安特后来居上

捷安特塔罗1

  人们的需求总会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延伸,总是从简单走向复杂。在自行车普及后,单纯的代步功能已满足不了人们的胃口。

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,永久、凤凰的日子就不好过了。

另一方面,台资企业捷安特、美利达进入大陆,攻占了中高端市场。尤其是如今的自行车龙头捷安特,1992年到昆山设厂,后来居上。

1972年,捷安特母公司巨大机械,在台中大甲镇设立。员工38人,主要经营自行车零组件代工业务。1981年,巨大机械推出自有品牌GIANT(捷安特),从代工业务转型。

上世纪七十年代末,由于大众对运动健康的重视,美国兴起自行车热潮。因为给美国企业做代工,捷安特也注意到了骑行运动文化的重要性。

说到运动,就涉及自行车的区分。车跟车有很大差别。日常普通人接触最多的是通勤车,但现在自行车热潮中,最被关注的是公路车和山地车。

在普通人眼中,过万元的自行车属于罕见品,但在骑行爱好者眼中,这个价位不值得惊讶。

在入坑骑行运动的消费者眼中,自行车除了作为代步工具,还成为健康、时尚生活的象征。此外,骑行还带有社交属性,也催生了部分消费者对高档车的追捧。

可以说,对自行车和骑行文化的理解,在根本上拉开了捷安特与永久、凤凰们的差距。随着自行车消费升级,捷安特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。

从近年经营数据来看,这些老牌厂商的确仍受普通消费者关注。在2023年,上海凤凰销售自行车约801万辆,永久自行车销售约399万辆。

2023年,捷安特母公司巨大机械实现收入818.4亿元新台币,约合人民币185.6亿元;上海凤凰包含自行车、助动车、童车等在内的制造业板块,实现收入19.4亿元,公司总营收20.58亿元,创下近20年新高;中路股份自行车和童车业务实现收入仅5.4亿元。

凤凰和永久的营收加起来,还不到捷安特母公司的零头。

对凤凰、飞鸽、永久们来说,“民族品牌”的光环,消费者情怀的加成,都对业绩有所促进,但后浪推前浪,在新一代消费者眼中,它们没有任何特殊性。